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泡茶是個技術活,更是精細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從選水、煮水、水溫、選器到沖泡,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茶的味道造成影響。

如果你泡出的茶總是達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繼續往下看看吧。

作家林清玄曾講過一個關于泡茶的故事:

一位普通女員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領導罵,難過得準備辭職。

正在這時,一位重要客戶來訪,這位女員工被安排去泡茶,她心里就想:“這可能是我在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壺茶了,不如好好地泡,不要讓人覺得我連茶也泡不好?!?/p>

因此她非常專心細膩地泡茶,用燦爛的微笑端茶出去。

結果沒想到,客戶只喝了一口就說:“呀!好久沒喝過這么好喝的茶了。能把茶泡得這么好的人,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勝任的?!?/p>

最后因為茶,讓客戶打開了話匣子,在愉快的氣氛中成就了訂單。

因為好好做事,泡好一杯茶,為公司促成一筆買賣??梢姇莶璧娜?,也會因泡好一壺茶,而得到喝茶人的賞識。

因此,泡好一杯茶,是每位愛茶人的必修課。

1、選水

常言道,“水為茶之母,器為茶之父”,故泡好一杯好茶的前提是選好水。

《茶經》中說道:“其水用山水上、江水中、井水下”。意思是說:煮茶的水,用山水最好,其次是江河的水,井水最差。

泉水

是泡茶的最佳選擇,因泉水緩流于地面,陰陽平衡,雜質少,清澈透亮,所以山水為上。

江水、溪水、河水:

江河湖水陽多陰少、陰陽失衡,所以江水為中。但現在大多河流都受到一定污染,要注意篩選。

井水:

井水來源于地下,不見陽光,流動性明顯比江河湖水差很多,陰氣較重,不僅陰陽失衡,且活性不足。這也是《茶經》為什么講“井取汲多者”的原因:一口井水取水的人多,自然活性就變強了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自來水:

這類水經過人工凈化,水中往往含有氯化物,使用前可以靜置一天,待氯氣消散后再煮沸泡茶比較好。

桶裝水:

桶裝水分很多種,優先推薦純凈水、蒸餾水,達到低礦化度、低硬度、低堿度等“三低”指標要求的天然(泉)水也是不錯的選擇。但高礦化度天然泉水或天然礦泉水一般就不推薦使用。

總的來說,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,宜優先選用清澈、甘甜、質軟的活水。

2、煮水

《茶經》中關于煮水沸騰的記載,說道:

一沸魚目有聲,

二沸涌泉連珠,

三沸騰波鼓浪。

意思是,用于泡茶的水,要大火快煮,而不要文火慢煮。當煮到二沸或是剛剛三沸時,水的活性是比較好的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如果煮得太久,水中的含氧量降低,則活性降低,即我們平時說的水“煮老”了,對茶湯影響也不好。

另外,對于自來水,還要注意保持沸騰30秒左右,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消毒殘留的氯,降低異味。

3、水溫?

控制水溫,也是泡好茶的關鍵,不同的茶,需要不同的水溫沖泡。

六大茶類適宜的沖泡水溫:

綠茶:宜用80~85℃的水沖泡,保持茶湯的鮮活力。

白茶:用85℃~95℃的水沖泡,白毫銀針、白牡丹可在90℃以下,突出其鮮甜味道,避免苦味。

有年份的白茶,可煮可泡,可以直接煮,也可以先泡兩三泡再煮,煮茶后,老白茶最深層次中的物質也會被全部激發,茶湯醇厚、柔和。

黃茶:黃茶溫度與白茶一致,90℃左右的水溫為宜。

烏龍茶:用沸水沖泡即可,否則香氣不揚,陽剛的風格也表現不出來。

紅茶:用85℃~100℃的水沖泡,沖開茶的香氣和湯色。

黑茶:100℃沸水沖泡出稠厚的湯感和濃醇的滋味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理論上講,所有的茶都可以用沸水沖泡,因此,對于溫度的把控,無需太過教條,多在實踐中嘗試,品嘗不同溫度下的茶香,自然就會總結出自己的泡茶經驗。

但要注意,低于100℃的水,比如用85℃沖泡,是需要先燒至100℃再放涼哦,不要只燒至85℃就完事兒了~

4、選器?

選擇合適的器具,可以在泡茶的時候享受更多的樂趣與滋味。

綠茶、黃茶:用玻璃杯、蓋碗

大多綠茶、黃茶嬌嫩,不宜選用保溫性太好的茶壺,容易悶壞茶葉,因此可選擇玻璃杯或蓋碗,方便觀察其在水中的舞動。

白茶:用大口蓋碗

白茶原料特別是白毫銀針相對嬌嫩,沖泡溫度不宜過高,采用大口蓋碗沖泡可以避免悶壞茶葉。其他白茶相對沒太大限制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紅茶:用白瓷茶具、玻璃杯

可以方便觀察紅茶的湯色和金圈,更有觀賞性。

黑茶、烏龍茶:紫砂壺、蓋碗

黑茶的特點是儲存時會吸一些雜氣,而紫砂壺的透氣性好,彌補了黑茶吸味的特點,且紫砂壺耐冷耐熱,可以保存茶湯原味,提升黑茶的香氣,滋味更醇厚。

5、茶水比例?

相比來說,茶水的比例因人而異,但如果要泡出風味穩定的茶湯,就要講究茶水比例的控制。

安全比例:

當難以實現茶水分離,比如旅途中使用馬克杯時,可將茶水比例控制在1.5:100(即100毫升水對應1.5克茶)這一“安全比例”,這樣哪怕悶泡也不會苦澀。

日常比例:

可采用1:30(即30 毫升水對應 1 克茶)的茶水比例,適合多次沖泡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當然生活中我們很難如此嚴格把控比例,那可以按照“體積投量法”來大致確定。

綠茶:扁平形的綠茶、竹葉青等,差不多鋪滿壺底薄薄一層就差不多了。稍微蓬松點的,可以占壺體積的1/5左右。

紅茶:投放占壺體積1/5即可,滇紅類條索較粗的,可占1/4。

白茶:相對小、緊實的如白毫銀針,投放占壺體積1/3,其他較粗的蓬松茶,如壽眉、白牡丹,需投放約1/2的量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烏龍茶:投茶量較大,如果是顆粒型的,投放30顆左右。如果是單樅、巖茶類的粗條索茶,投放1/3~1/2/。

黑茶:投放占壺體積大約1/3,緊壓的普洱茶撬下一片鋪滿壺底即可。

總之,茶與水的比例沒有統一的標準。一般地說,茶多水少則味濃,茶少水多則味淡,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增加或減少均可。

最后,為大家找了一張圖,可以對照著看。

貼心泡茶指南:不同的茶,該怎么泡才好喝?(收藏級教程)

▲點擊查看大圖

泡茶是一門藝術,也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,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、總結,才能泡出最適合自己的好茶。

- END -

* 聲明: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